Loading……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 两学一做
做细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

做细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

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书记、主任  刘山

(2017年12月14日)

 

十九大精神主要体现在习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以及党章修正案和中纪委报告等三个文献中,其中最重要的是习总书记作的十九大报告。

总书记的报告很长,3万2千余字,但报告思想深邃、博大精深,气势磅礴、鼓舞人心,站位高远、目标宏大,是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件;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指引中华民族由“毛泽东让中华民族站起来”、“邓小平让中国人富起来”到“习近平让中国人强起来”的政治宣言书和行动纲领;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军号”、“动员令”和“领航灯”。会议现场2300多名十九大代表和特邀代表的心情随着总书记的报告激动和振奋,全场响起70余次热烈掌声,这掌声凝聚着党心、军心、民心,升腾起信心和力量。

一、深刻领会十九大报告的五大意义和地位

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在学懂上下功夫。学懂是前提。通过认真学习来准确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所作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努力掌握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世界意义与地位。

(一)政治上的意义和地位: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维护核心。十九大报告使我们更加充满自信、战略定力,更加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坚定不移地把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聚焦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上来;使我们“四个自信”更加坚定,“四个意识”更加坚定,全党意志更加统一,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始终忠诚核心、拥护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

(二)思想上的意义和地位:凝聚新共识。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五年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会更加凝心聚力,更加统一思想,更加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三)理论上的意义和地位:实现新飞跃。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六个重大论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创新,创新性地发展了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并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升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实现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六个重大论断”是:一是定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二是定国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三是定目标: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通过“四个伟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四是定课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是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是定方向: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六是定章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是“八个明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十四个坚持”。

(四)实践上的意义和地位:“四个伟大”实践提升新境界”。一是伟大斗争提升到一个新境界。我们正在进行的伟大斗争在今天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所以,我们应具有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这就把伟大斗争提升到一个新境界。二是伟大梦想提升到一个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后,我们站在了实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就把伟大梦想提升到一个新境界。三是伟大工程提升到一个新境界。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伟大的事业必须有党的坚强领导,因此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这就把伟大工程提升到一个新境界。四是伟大事业提升到一个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这就把伟大事业提升到一个新境界。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五)世界历史意义和地位:贡献新智慧。我们古代四大发明“造纸、印刷、火药、罗盘”一直影响深远。现在大家用的钞票也是中国发明的,在宋朝时代就已经开始使用了。2017年5月,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 中国“新四大发明”,这“新四大发明”和古代“四大发明”一样,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中国引领世界的先进技术和理念。

过去几年间,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向更为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其他国家和人民谋求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想资源;“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商、共建、共享”先后被写入联合国决议。这些努力,使中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尊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以学者精神学深悟透十九大精神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最根本的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党的十九大的灵魂。要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牢牢把握“八个明确”的主要内容和“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以此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定不移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学深悟透十九大精神,重点要把握好以下8个“新”:

(一)迈进新时代。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都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都有一段展望和对面临的环境的分析,但十八大是决定性阶段,十九大是决胜阶段。

第一部分的后半部分,十八大主要论述科学发展观,提出新世纪新阶段;十九大阐述新时代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国情和国际地位不变。

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确立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论断,清晰地指出了党和国家事业所处的时代坐标,为明确下一阶段的历史任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二)历史新使命。十九大报告开宗明义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结尾落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可以说,十九大就是一次不忘初心的党代会,十九大报告就是一篇不忘初心的政治报告。十九大所有的思想观点、所有的安排部署、所有的政策举措,都是不忘初心的具体化。

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来到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一大会址,充分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时刻不忘初心、矢志永远奋斗的坚定决心。

十九大报告专门阐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讲中华民族的5000年,讲近代170多年,讲我们党的96年,讲新中国的68年,讲改革开放的39年,讲“四个伟大”,根本的就是进一步激励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使命意识、担当精神,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可以说,党的十九大,就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牢记使命、展望未来的新部署,回望源头、不忘初心的再出发。

(三)成果新概括。金庸说,历史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吞并中国。中华民族包容性、开放性、坚韧性、学习性强。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为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西方文艺复兴之前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在经济、技术、文化等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著名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其著作《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指出:“中国现在是,而且一直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政治实体。早在公元10世纪时,中国在人均产出上就已经是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国家,而且这个地位一直延续至15世纪。在技术水平上,在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以及对辽阔疆域的管理能力上,中国都超过了欧洲。”然而遗憾的是,由于中国未能跟上西方工业革命的步伐,鸦片战争又将中国推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差距越来越大,并不断受到西方列强的欺凌。

英国对二十世纪影响最大的一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直到现在仍真正兴旺发达的文明只有两个,一个是西方的欧美文明,一个是东方的中国文明。而中国文明历史悠久且连续不断,则又是世界唯一的。

对过去五年的成绩,十八大和十九大都从10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军队和国防都是“开创新局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生态环境、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大、就业教育医疗居住等面临不少难题等都是共同的。

不同点:十八大有社会建设条,人民生活水平用了“显著提高”;十九大把社会建设并入人民收入,单列生态建设;十九大把积极推进南海岛礁建设放在“经济建设”中;十九大新提了发展质量和效益、实体经济水平、脱贫攻坚等;对创新能力,十八说是不强,十九大说是不够强,有所缓和;对社会道德,十八大指出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十九大指出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对改革,十八大指出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十九大指出,一些改革部署和重大决策需要进一步落实。

关于工作中的不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十八大指出了6条,一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二是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三是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依然较大,四是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五是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六是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十九大指出了7条:一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二是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三是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四是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五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六是一些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七是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十八大报告对“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进行概述。五年来,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

十九大报告开篇用一句很精辟的话对过去五年的成绩进行了概括:“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极不平凡”四个字,说出了全党8900多万党员、全国13亿多人民深刻的感悟、无限的感慨和无比的自豪。这五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力挽狂澜,淬火成钢、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成就辉煌的五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稳定之锚。

党的十九大报告专门用一段强调指出:“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

1.全方位的。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在各领域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国家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国家面貌的巨大变化集中体现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显著增强上。

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去产能进展顺利;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现。

二是科技实力显著增强。科技主要创新指标进入世界前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首次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等国际权威奖项;战略高技术捷报频传,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超算系统、国产首架大飞机C919和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新一代高铁和云计算等成就举世瞩目。

三是国防实力显著增强。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打破了总部体制、大军区体制和大陆军体制,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树立了新的“四梁八柱”,使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

四是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高速铁路里程突破2.2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五是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国家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继续保持世界首位;“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

2.开创性的。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人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人民的获得感全面提升。

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2012年增加了7311元,年均实际增长7.4%。农村贫困人口4335万人,比2012年减少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5%,比2012年下降5.7%。参加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人数分别比2012年末增加9980万、20750万、2864万、2879万和3022万人,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由2010年的74.83岁提高到了2015年的76.34岁。

3.深层次的。五年来的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先后出台1500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很多改革成果都已经通过立法和制度确认下来。

4.根本性的。五年来,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党的面貌、国家面貌、军队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党心凝聚了,军心振奋了,民心昂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焕发出强大生机和活力。

(四)矛盾新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科学阐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重大变化,为新时代谋划发展、推动发展指明了方向。

1981年,我们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有一个明确界定,那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主要矛盾的表述,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从供给侧结构论述的。需求方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美好生活拓展了过去物质文化的外延,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等;同时,也提升它的内涵和质量。这就是说需求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供给方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平衡是从范围来讲的,比如说东部和西部的发展不平衡,也是就发展的领域范围来讲的。不充分,是从发展的层级和质量来讲的。

把握矛盾新内涵关键是充分认识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所蕴涵的“变”与“不变”:变的是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更高要求,即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多方面需求;不变的是我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

(五)发展新思想。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修改后的党章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标志着我们党越来越成熟。

“八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四梁八柱、核心要义。

一是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八大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十九大增加了“美丽”,提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突出生态文明建设。

二是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三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四是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是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六是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七是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八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六)开启新征程。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比原来的设计、规划提前了15年,到本世纪中叶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一阶段着眼于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到第二阶段着眼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两个阶段任务既在步伐上平稳递进,又在内容上一脉相承,核心是不断实现发展全面性和均衡性,不断提高发展层次、质量和效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三步走”战略安排,是对邓小平同志“三步走”战略的创新发展。

(七)党建新思路。十八大和十九大都对今后党建工作提出了8方面要求,对党建工作的不足,十八大列举了一些具体表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

十九大则概而言之,指出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十八大报告中对党建工作提出8项要求。一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二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要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四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五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六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七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八要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党的建设工作提出8方面:一是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二是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三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四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五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六是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七是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八是全面增强执政本领。

十八大报告中,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的论述巧妙地运用了五个数字,即:一主线,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二坚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三类型,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四自我,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五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

十九大对党建工作评价最高,用了“四个重大”(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突出党建工作“成效显著”。“全面从严治党”不仅被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也是报告最后的落脚章节。

十八大报告谈到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时,首次提出“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

十九大报告在党建领域的新思路突出体现为三个“首提”——首提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首提“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首提“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同时,王岐山首提“政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

一是首提“新气象新作为”——期许更严格。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党的十九大把“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写入党章,进一步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这使我们党带领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有了最可信赖的领航者和主心骨。

二是首提“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思路更明晰。报告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首先,总要求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其次,有别于传统党建理论体系将党的建设表述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的做法,总要求提出,“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把政治建设、纪律建设单列,强调“制度建设”贯穿其中,这是一种全新安排,表明中共对执政规律和建设规律认识更科学,党建思路更明晰。

三是首提“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重点更突出。报告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抓住政治建设,等于抓住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牛鼻子’。”

四是王岐山首提“政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反腐更严厉。政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的旗帜立场,明确遏制腐败蔓延势头的目标任务,从治标入手,为治本赢得时间、赢得民心,逐步迈向了标本兼治。440多名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8900多名厅局级干部、6.3万多名县处级干部严重违纪违法受到惩处,反腐败力度史无前例、成效世界瞩目,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八)实践新方略。十九大报告从十四个方面,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外交、国防、党建等等,对今后的各项工作的基本方略做了具体的阐释和论述。

文档中图片.jpg

    “十四个坚持”,是新时代具体领域工作的

政策定位,主要是回答怎样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上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它告诉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路径、方略、步骤等等。

三、以实干家精神做实落细十九大精神,为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而努力奋斗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是交易中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最大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要在做实上下功夫。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往前推进,以实干家精神做实落细十九大精神,为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而努力奋斗。

(一)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抓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

要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抓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交易中心落地生根,展示新气象、展现新作为、服务新湖南。

1.全覆盖学习十九大精神,做实认真学习环节。学习十九大精神要实现全覆盖,各支部要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学习教育主题,认真开展、精心组织十九大精神专题学习讨论,来一次十九大精神“大学习”,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传达到每一个党支部、每一名党员干部职工。

2.全方位宣传十九大精神,做实精心宣传环节。宣传十九大精神要实现全方位,在拓展宣传宣讲上下功夫,积极创新宣传宣讲形式、方法和手段,探索和开展“微宣传”“微宣讲”活动,充分发挥简报、微信群、“一网三平台”、电子显示屏等媒介的重要作用,增强宣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3.全过程贯彻十九大精神,做实全面贯彻环节。贯彻十九大精神要实现全过程,做到“六个结合”:一是做到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有机结合;二是做到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三是做到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与巡视整改有机结合;四是做到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与机关文明创建有机结合;五是做到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与改进机关作风有机结合;六是做到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与提升干部素质有机结合起来。

(二)为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而努力奋斗

    以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南,以公共资源交易事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为重点,深化理论学习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政策、新办法,加快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从人类历史的演变和社会发展来看,公共资源交易经历了原始社会的“自由取用”、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霸占强用”、社会主义社会初期的“计划分配”到现代市场体系的“市场化配置”过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资源的消耗、需求越来越大,不可再生资源存量越来越少,公共资源利用不可持续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棘手问题,资源如何有效配置已成为各个国家治理的重中之重。政府采购、招投标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产物,这个体制和行业的初心是发现资源价值、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体现交易公平、选择优质服务,但实际上,凡是经过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的商品,大多价高质次、交易效率低,服务质量差、交易成本高,这是世界性难题和顽疾,中外做得都不尽人意。如何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2.中国为破解这个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总书记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我国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的探索、改革创新为破解世界共同面临的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是我们的内涵和外延更深更广。国外只有政府采购,在经济中比重约10-30%,我国涵盖了公共基础设施、政府机构、各行业的器物等。我们的公共资源交易、政府采购,外延更广、内容更实、制度更完善、信息化程度更高。互联网手机支付,跨越信用卡直接到无货币阶段;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根据Forrester Research的数据,去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已经达到5.5万亿美元,已经在全球形成了寡头格局。

二是我国的法律法规更全更多更统一。1999年出台了《招投投标法》;2002年6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政府采购法》,并于2003年1月1日起施行;2015年国务院正式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条例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国办发〔2015〕63号文),以及各部门的规章制度和地方政府条例,如湖北、安徽等省制定了《公共资源交易监督条例》。美国加拿大是联邦制国家,没有自上而下的专门制度和专门规章,公共资源交易制度没有我们全、没有我们多,也不像我们自下而上统一。

三是我们的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大数据运用丝毫不落后。《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和《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蓝皮书12月4日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正式发布。报告指出,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总量达22.58万亿元,跃居全球第二,占GDP比重达30.3%,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
    根据报告,截至2017年6月,全球网民总数达38.9亿,普及率为51.7%,其中,中国网民规模达7.51亿,居全球第一。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主要大国和地区重塑全球竞争力的共同选择,目前全球22%的GDP与涵盖技能和资本的数字经济紧密相关,中国的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三成。

过去的十年,中国已在多个领域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引领者。以电子商务为例,十年前中国电商交易额还不到全球总额的1%,如今占比已超40%。据估算已超英、美、日、法、德五国总和,数字化支付也在迅速增长。2016年,中国与个人消费相关移动支付交易额高达79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11倍。全球262家“独角兽”公司中,三分之一是中国公司,占其总估值的43%。 

预计到2019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将达到36.3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2.5%;企业网购市场将有望达到27.1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1.3%。

以立足全产业链的聚贸跨境电商为例,平台通过与全球150多个国家建立合作,推动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帮助制造业压缩采购成本、减少交易环节、提高产出效率、开拓国际市场。

2015年7月1日国务院发出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到2018年,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互联网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互联网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2015年8月19日国务院通过了《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国发〔2015〕50号。要求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共享,消除信息孤岛,加快整合各类政府信息平台,避免重复建设和数据“打架”,增强政府公信力,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51号)提出了“提高大数据运用能力,增强政府服务和监管的有效性。高效采集、有效整合、充分运用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健全政府运用大数据的工作机制,将运用大数据作为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不断提高政府服务和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

3.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六个基本点

中国之治本身,就是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中国的稳定和发展意味着全球1/5人口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得到了解决,中国在任何一方面取得的成就,都是世界性的成就。例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扶贫减贫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就为解决全球贫困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为人类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努力奋斗,需在以下6个基本点精准发力。

一是要在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上精准发力。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优化公共资源交易管理顶层设计。

二是要在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上精准发力。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经济体制改革改革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三是要在权力运行监督上精准发力。加强对权力运行制约监督,形成不敢腐、不想腐的效果。公共资源交易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市场,权力集中、资源集中,腐败问题易发、频发,社会关注度高、敏感性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依靠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信息化、监督精准化、交易规范化,实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做到“人在干、天在看、云在算”。

四是要在加强信用建设上精准发力。完善市场监管机制,以信用建设倒逼公共资源交易公平、公正、公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加强我国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监管,应突出信用建设这个主抓手,念好信用联合惩戒“紧箍咒”,推进信用管理顶层设计,建立公共资源交易行业信用数据库,建立全社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打好信用监管联动“组合拳”,建立专家“黑名单”制度,实现失信专家信用信息全国、省、市州、县(市)的共享互认,形成“一地失信、处处受约”的联合惩戒机制,以信用建设倒逼公共资源交易公平、公正、公开。同时要充分运用“互联网+监督”、大数据等手段,实施电子化行政监督,强化对交易活动的动态监督和预警。

五是要在“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上精准发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公共服务升级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把“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作为重点工作来推动,积极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实现政府公共服务全覆盖、全联通、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五全服务”,全力打造公共服务升级版,实现公共资源交易服务高效化。

六是要在技术创新上精准发力。坚持创新,推进我国由数据大国向数据强国迈进。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为建设科技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推进我国由数据大国向数据强国迈进。